是捕撈和養殖魚類的重要魚種。

紅甘

紅甘生魚片

カンパチ(Kanpachi)(紅甘)壽司
學名:Seriola dumerili
英名:greater amberjack
日文名:カンパチ
台語名:紅甘
華語名:紅甘
紅甘分布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溫帶、亞熱帶和熱帶海域,肉質鮮美,帶適度油脂和彈性,是生魚片中的上品。






現在多半採用養殖,台灣主要飼養在澎湖,以箱網養殖。
成年魚體長約1.5m。
圖片來源:市場魚介類図鑑
http://www.zukan-bouz.com/index.html
buri-kanbachi-t2-2.jpg
buri-kanbachi-t3.jpg
buri-kanbachi-t2-sasimi02.jpg
buri-kanpachi-susi.jpg
最新回覆
ブリ/鰤/青甘
青甘壽司
ハマチ/養殖青甘
養殖青甘壽司
(*>∀<)/ (^Q^) (^Q^) (^Q^) (*>∀<)/
學名:Seriola quinqueradiata
英名:Japanese amberjack
日文名:ブリ/鰤
華語名:鰤魚
台語名:青甘
青甘棲息在比紅甘寒冷的海域。
分布在西太平洋日本沿岸到夏威夷的溫帶、亞熱帶海域,肉質細嫩甘甜,帶適度油脂,是製作生魚片和握壽司中的上品。
青甘在日本依照成長階段稱呼也不同,體型較小的1~2歲魚叫做ハマチ(Hmachi),一般養殖的青甘多屬於ハマチ(Hmachi)。
成年魚之前的叫做ワラサ(Warasa)。
完全成熟的才叫做ブリ/鰤(Buri)!!
野生的鰤(Buri) /青甘以冬天在靠日本海的富山縣捕獲者稱為「寒鰤」(Kanburi),體重可達10kg以上,肉質肥美細緻是其中的極品!!!
養殖的主要飼養在鹿兒島縣、長崎縣、大分縣沿海海灣中,以箱網養殖。
圖片來源:
https://zexy-kitchen.net/columns/230
http://sakanaya-oyaji.blog.so-net.ne.jp/2009-10-30
圖片來源:市場魚介類図鑑
http://www.zukan-bouz.com/index.html
buri-buri-02.jpg
buri-buri-kan.jpg
buri-buri-susi.jpg
buri-buri-hamachi-6-6.JPG
buri-buri-hamachisusi.jpg
ヒラマサ/平政
學名:Seriola lalandi
英名:Yellowtail amberjack
日文名:ヒラマサ/平政
華語名:黃條鰤
台語名:青甘、油甘
最大全長250cm,體重96.8k
和ブリ/鰤同屬台灣對於本種和ブリ/鰤並沒有區別,在台灣近海捕獲的青甘多半屬於平政。
有些地方稱為『油甘』。
肉質比鰤硬一些,約介於紅甘和鰤之間。
棲息在全世界亞熱帶和溫帶海域。
ブリヒラ/鰤平
ブリヒラ/鰤平是公的鰤(Buri)和母的平政(Hiramsa)的一代雜交種(F1)所以叫做鰤平(Burihira),
像騾鴨一樣沒有繁殖能力,生長迅速,是日本養殖界的新星。(*>∀<)/
圖片來源:
http://www.ganbare-nougyoujin.org/2007/20070122/special/02.html
buri-hiramasa-6.jpg
buri-hiramasa-buri.jpg
真アジ/真鯵
真アジ/真鯵ひらき(音:Hiraki剖開曬半乾的魚乾)
真アジ/真鯵(関鯵)
真鯵壽司
學名:Trachurus trachuras
英名:Horse mackerel
日文名:真アジ/真鯵
台語名:巴 ㄌㄤ
華語名:竹夾魚
真鯵在澎湖叫做“巴 ㄌㄤ”是澎湖人常吃的魚類,在台灣價格便宜不受重視。
在日本屬於大眾化的魚類,但是產在大分縣的関鯵(關鯵)是高級品,適合作生魚片。
無論是ひらき(音:Hiraki剖開曬半乾的魚乾)鹽烤、紅燒、生魚片、壽司都很受歡迎。
澎湖的吃法是用少許醬油、薑放到水裡煮最後在放切細的青蒜,肉質鮮美。
靠近尾部的體側有很硬的鱗節,作生魚片時要先切除!!
圖片來源:
https://item.rakuten.co.jp/harikai/maaji-s/
http://blog.bunchan.net/sugamo/tokiwa_ajifurai/
圖片來源:市場魚介類図鑑
http://www.zukan-bouz.com/index.html
aji-ma-6.jpg
aji-musi.jpg
aji-ma-susi.jpg
aji-ma-furai.jpg
四破
學名:Decapterus spp
英名:Amberstripe scad
日文名:ムロアジ/室鯵
台語名:四破
華語名:藍圓鯵/四破
四破棲息在太平洋、印度洋的亞熱帶和熱帶海域,台灣主要漁獲港在高雄縣林園鄉的中芸港和東北部蘇澳(宜蘭縣)、澳底(台北縣)。
多半用來作為鮪魚延繩釣的魚餌,過去是很便宜的魚類,在台灣東北部多半是油炸來吃。
其實鮮度好的時候也能作生魚片。
近年來台灣近海的四破由於濫捕,數量大減,鮪魚延繩釣業者都改往印尼Surabaya(泗水)、中國福建省東山島、海南島三亞和越南的海防、蜆港等地採購鮪魚延繩釣用的四破。
圖片來源:
http://blog.goo.ne.jp/super_asan ... ffdb8e765d58b920941
圖片來源:市場魚介類図鑑
http://www.zukan-bouz.com/index.html
aji-muro.jpg
縞鯵
縞鯵
縞鯵壽司
學名:Pseudocaranx dentex
英名:White trevally
日文名:シマアジ/縞鯵
台語名:瓜ㄚˋ、白甘
分布於全世界溫帶和亞熱帶海域,現在野生和箱網養殖的都有。
在日本是高級魚,肉質鮮美適合作生魚片和壽司。
圖片來源:
http://blog.goo.ne.jp/724416/e/0df52e94f62a356ff5ef9f55d7b8a460
aji-sima.jpg
aji-simaaji-susi.jpg
在沖繩海域拍攝的浪人鯵
在宮古島海域釣獲的浪人鯵
學名:Caranx ignobilis
英名:Giant Trevally
日文名:ロウニンアジ/浪人鯵
華語名:浪人鯵
台語名:牛港瓜ㄚˋ
棲息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、阿拉伯海、紅海的熱帶海域,體型大,可達93kg是海釣釣客喜愛的魚種之一。
全長:100~165cm
成年体重:50~93kg
圖片來源:青魚倶楽部
http://www.aouo.com/ixybacknumber2007.html
三角
學名:Alectis ciliaris
日名:イトヒキアジ/糸引鯵
台語名:三角
產在西太平洋亞熱帶和熱帶近海海域,肉質細緻適合清蒸,煮湯等台灣料理。
很新鮮又體型大的可作生魚片和壽司。
和幸寿司ブロク(和幸壽司部落格)
http://blog.wakozushi.com/?cid=16400
拉倫
在馬來西亞東部Redang島海域中拍攝的拉倫
學名:Elagatis bipinnulatus
英名:Rainbow Runner
日文名:ツムブリ
台語名:拉倫
拉倫是青甘、紅甘等的親戚,棲息在全世界熱帶海域。
體呈枋垂型,外型美觀。
市場上有人把這種熱帶的拉倫也叫做“青甘”!!
不過味道可沒青甘那麼肥美!!
可不要搞錯!!
圖片來源:
http://tepra.cocolog-nifty.com/lurefishing/cat4032138/index.html
鐵甲
學名:Megalaspis cordyla
英名:Torpedo scad
日文名:オニアジ/鬼鯵
台語名:鐵甲
鐵甲主要棲息在南海、印度洋的熱帶海域,台灣主要漁獲港在高雄林園區的中芸港和梓官、彌陀、屏東縣東港等地。
體重可達1~2kg左右,體側的鱗節又硬又粗,所以叫做“鐵甲”!!!
以冬天捕獲的最肥美。
aji-oni-05.jpg
aji-oni-06.jpg
aji-oni-nitsuke.jpg
aji-oni-ryouri.jpg
中芸的鐵甲(右後方是水針)
用醬油、味醂、薑去紅燒、加上青蒜和一點辣椒,肥美細嫩好好吃喔!!!
冬季在富山縣氷見市魚市場競標的肥美碩大寒ブリ/寒鰤
寒ブリ/寒鰤生魚片
(*>∀<)/ (^Q^) (^Q^) (^Q^) (*>∀<)/
冬季在靠日本海的富山縣捕獲的青甘叫做寒ブリ/寒鰤是極品中的極品!!!
肉質細嫩甘甜,吃過後鮮味和甜味繞樑不絕!!
(*>∀<)/ (^Q^) (^Q^) (^Q^) (*>∀<)/
圖片來源:
http://oonomi-net.ameblo.jp/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u5qVCwGa_dw
伊豆半島近海釣紅甘
天下壽司ぶり(Buri)野生青甘壽司
冬天在富山縣日本海海域捕獲的青甘,細嫩肥美又鮮甜!!!
QUOTE:
中部的昭展兄~那邊的海域生態有哪麼讚嗎?日名:アイブリ、合鰤
台灣名:黑甘
QUOTE:
沒有啦 4斤多一些~!今年中部的漁期接的很順 無奈大陸漁船比去年多.....
還有青甘體型比紅甘修長~~